您的位置:首页>频道 > 社会 >

合创农业:发展配套产业 推进农户增收致富

2021-09-08 17:34:08    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

山西合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简称“合创农业”)是山西合创产业集团为了回报家乡,变输血为造血,于2010年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成立的一个以绿色种、养为主线,集种、养、加、产、供、销及新能源于一体的实体企业。

公司发展至今,在2019年已退出贫困县行列的阳高县,建起养殖基地146.8亩,农产品配送中心137.5亩,紫花苜蓿牧草基地3000亩,林地3200亩,农光互补新能源大棚等设施农业大棚将近700栋,集中连片扶贫光伏电4个,以及一个移民新村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,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获得稳定收入,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。

创新模式

产业带富精准到户

阳高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。

在脱贫攻坚战役中,合创农业创新“公司+政府+农民+产业”模式,多途径多渠道推进农户增收致富,引进扶贫项目,大力发展配套产业,通过产业带动的“造血式”帮扶,逐步打造出效率最高、效果最好、持续性最强的农民增收开发方式。

仅仅产业这一类帮扶,合创农业就达九个,真正覆盖了古城镇所有扶贫产业。除此之外,合创农业还通过参与金融贷款扶贫,吸纳村民的金融帮扶资金,发展圈舍光伏产业,为古城镇63户农户每户每年发放按3000元红利,到目前3年的时间里每户发放9000元。

托管经营

带动致富新路子

响应国家号召,合创农业在2016年尝试采取政府+企业+贫困户的新产业模式,与老百姓合作托养西门塔尔牛,由合创农业出资养殖由乡镇购买扶贫肉牛,项目实行保本分红。

经过几年的运行,效果显著,每年底能为农户每人分红300元。在吸取成功经验的情况下,2018年起合创农业将模式再次提升,又与古城镇政府签订了多个政企合作协议,实施多个项目,全部采取托管经营、年终分红模式,带动贫困户脱贫。

目前,公司已经实施项目两年,西门塔尔肉牛托养项目覆盖257户668人、下辛庄农光互补146栋日光温室项目覆盖948户2275人、上辛庄塑料冷棚项目覆盖367户709人、鲁家湾塑料冷棚项目覆盖258户667人、鲁家湾联栋大棚项目覆盖257户648人、百亩杏果园项目覆盖99户227人、千亩寒富苹果园项目覆盖585户1164人、道贤村以及下娘城塑料冷棚项目覆盖422户945人、道贤村屋顶光伏项目覆盖1015户2487人。

这些数字的背后,是已经实现了古城镇全镇29个村所有贫困户的全覆盖。

筑巢引凤

为返乡人民做后盾

在古城镇新建道贤移民新村之初,考虑到农村人才缺乏,有回乡意愿的人缺少创业经验和创业环境,结合国家“星创天地”政策,合创农业投资1000万元在新村配套建设乡韵文化一条街,打造了阳高县首个农村星创天地,同时配套了一部分房屋作为“乡贤居”,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发挥自己所长。

除了看眼前,合创农业更着眼于未来。在教育方面,公司从2005年开始每年为古城镇各个学校进行捐资助学。汶川地震后,合创农业主动为古城镇中学捐建教学楼和综合楼各一栋。截止目前,合创农业为古城镇累计直接捐助近3100余万元。

从最初的基础设施扶贫为古城修路、修下水,到教育扶贫捐资助学、投资260万元重建古城中学,到文化扶贫捐资打造阳高二人台,再到产业扶贫捐建当地扶贫产业配套设施……每一个阶段,合创农业都践行着自己回报家乡的初衷。

砥砺前行

乡村振兴再创佳绩

一个乡镇发展一两个扎根乡村的较大农业企业、农产品加工企业,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。十几年间,合创农业与当地村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,老百姓信任他们,当地政府交给他们扶贫项目、产业项目也放心。

合创农业总经理史斌是一个80后年轻人,他说,农业企业不能只考虑经济上的收获,也要考虑其他方面的效益。

史斌先后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、世界第一农业院校荷兰瓦格宁根大学,归国后加入了合创产业集团,2010年集团建立合创农业,又义无反顾投身到农业公司。扎根农村扶贫一线的十年磨砺,让他深刻体会到农业产业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。他举例,合创农业的西门塔尔肉牛项目,为10来名长期工人每年带来的收益就有四五万元。企业少不了雇佣临时工,这样又能带动几十人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。1亩玉米地之前只能收入卖粮食钱,现在村民的玉米秸秆、其他不用的草,在这里成了香饽饽,每亩多带来300-400元的收益。以前的玉米秸秆农民偷偷点火烧,政府管理上疲于应对,现在周边再也没有烧秸秆的现象了,而且老百姓的口袋也鼓了。

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,我们将一如既往扎根基层,与阳高父老乡亲一道,苦干实干,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目标勠力前行。”史斌说。

关键词: 合创农业 配套产业 农户增收致富 “造血式”帮扶

相关阅读